今年来,施秉县从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能力、挖掘特色资源、拓展避暑产业四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强化党建引领,深挖“产业链”。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强化国有旅游平台公司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引进一批懂旅游、会管理、善经营的旅游专业人才,全力打造现代化旅游集团,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化运营水平。采取完善项目手续、调整原有功能布局、引进市场经营业态、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伙伴等方式,全面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同时,抢抓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契机,引导10个村党组织以参股经营模式将扶持资金共1000万元全部入股平台公司,全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整合资源打造了康养避暑旅游区、森林避暑旅游区、滨水景观休闲旅游区、避暑旅游度假休闲游乐区、避暑旅游夜间经济集聚区等5个避暑旅游区,不断挖掘旅游“产业链”。
提升服务能力,升级“供应链”。积极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基础配套设施升级等行动,加快推进游客中转站、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景区直通车,加强涉旅人才培训,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组织各村党组织牵头主导,全力抓好品牌创建,评定一批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客栈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积极做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积极参与省、州组织的特色民宿、长征路上好民宿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党组织引领村级发展的能力。目前,全县新培育避暑市场主体2家、客栈15个、农家乐36个,床位0.43万张、车位1.08万个,推出精品线路15条、新增特色产品16个,完成人才培训70余人。
挖掘特色资源,提升“价值链”。瞄准红色旅游、学生避暑、家庭休闲等市场需求,抢抓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创新“党建+”模式深入挖掘县内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建设。同时,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开发以银饰、刻道、刺绣等民族特色元素为主的创意旅游商品体系,举办杉木河夜漂景区音乐节、全民漂流赛、苗族独木龙舟节等活动,丰富游客避暑消夏体验,不断增加避暑旅游项目供给。此外,做大做强民宿旅游新体验,建设飞水、高碑等地特色旅游民宿,进一步提升特色旅游吸引力。2022年来,新增研学旅游基地1个、房车(露营)基地1个,推出旅游特色商品3个,已接待游客360.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44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
拓展避暑产业,延伸“生态链”。健全完善旅游产业化专项组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重点围绕旅游产业“两大提升”和“四大行动”,按照“避暑+”发展思路,全力以赴抓好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同时,借助杭州、佛山帮扶资源,主动到佛山、杭州、重庆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充分发挥抖音、快手、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宣传作用,借助新华社、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资源策划并举办“‘点亮’施秉白沙井夜漂景区”九市州大型融媒体直播、“炎炎夏日享凉爽·避暑度假到贵州”动静贵州大型网络融媒体联动直播活动,拓展产业链条,唱响施秉旅游,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等避暑旅游品牌。目前,打造特色民宿8家、精品旅游村落4个,规划特色趣味路线12条。(杨旭 李梅妹)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8月31日,省精神文明办文明创建处处长钟西辉率队到施秉县调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进红,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周武权等相关负责[详细]